【时尚配饰】永不服输,永远争第一 《仪仗兵》:展现新时代军人精气神

深切书写我国仪仗兵的永不服输成长历程和精神品格,以及这一兵种身上高昂着的永远仪仗国家尊严和时代精神。4月21日,争第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兵展北京城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现新“永不服输,永远争第一——《仪仗兵》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时代神时尚配饰著名军旅作家陶纯携其新书《仪仗兵》与读者见面,军人精气著名作家、永不服输中国作家协会军事委员会委员王筠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出席活动,永远仪仗围绕该书的争第创作过程及军旅题材写作现状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陶纯,兵展本名姚泽春,现新山东东阿县人,时代神军旅作家。军人精气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永不服输鲁迅文学院首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职场心态调整讲座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由其创作的《雄关漫道》和《国家命运》曾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短篇小说《小推车》和中篇小说《营地之光》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长篇小说《我们的连队》和长篇纪实文学《血色雄关》获得“中国国家图书奖”。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等不同奖项。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是“军队的门面”“中国的名片”,他们经常出现在重大国事活动的现场,顶着庞大的压力,在亿万人民的瞩目下,一丝不苟地完成仪仗司礼任务。他们干净、纯粹、挺拔、鲜明,传达着中国士兵昂扬奋进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精气神。

长篇小说《仪仗兵》聚焦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这一群体,以主人公李振杰的个人成长为主线,以卢天祥、耿长明、吴青江等其他人物的人生故事为脉络,生动再现了仪仗兵群体的日常生活、训练任务及其情感波澜。为写作本书,作者陶纯深入仪仗大队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资料,大到仪仗队的历史演变、前世今生,小到仪仗兵的饮食起居、日常训练,陶纯均了然于胸。作品深切书写了一代仪仗兵的成长历程和精神品格,以及这一兵种身上高昂着的国家尊严和时代精神。

新鲜的题材,奇异的阅读感受

韩敬群表示,《仪仗兵》书如其名,从书名开始便直截了当,揭示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仪仗兵让人尊重、崇敬、仰望,我们经常在电视荧幕上看到他们,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无法了解到他们如何炼成坚韧不拔意志,他们的日常训练又是如何进行的。陶纯老师有机会深入到仪仗队军营里,非常难得。”

陶纯表示,自己是在2016年受邀到仪仗队进行采访的,前前后后花了两三个月,积累了大量素材和资料。“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开始写作,这些资料在电脑里一放就是五六年。后来,我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写,可能若干年内都没有人能够有机会写这一题材,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一部完整且成熟的小说,让广大读者能够有机会了解三军仪仗队。”

王筠表示,《仪仗兵》涉及到一个十分新鲜的题材,放眼国内和国际都很少见,因而能够为读者带来非常奇异的阅读感受。“陶纯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好作品,源于他对部队、对祖国的深厚情怀。陶纯从军多年,在部队里成家立业,深受人民军队的栽培与厚爱,因而多年来一直深耕军旅文学,他对国家和军队的感情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里。《仪仗兵》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军魂,这是无论军事武器如何先进、军事技术如何进步都始终不会改变的东西。”

真切与虚构的平衡

王筠表示,从作家的角度讲,仪仗兵这一题材并不好写。“军事题材的写作存在着很多清规戒律。以小说中对仪仗兵的爱情书写为例,若无此内容,小说在情感上会显得单薄,但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小说又不能如其他小说一样放开来写爱情。陶纯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兼顾了真切与虚构、真切与想象,因而处理得颇为得当,既贴合部队实际,又增加了故事的情感深度。”

陶纯表示,小说就是虚构,但是虚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国仅有一支仪仗队,很多细节无法虚构。但如果完全用真切的材料写作,那就不是小说了。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提炼和升华。”

韩敬群表示,某些题材会给写作带来很大挑战,作者有时没办法亲临现场,只能通过自己的积累和想象去填补。这种想象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基于材料进行严谨推导与适度发挥。“陶纯老师写作《仪仗兵》同样面临着很多艰难。他在小说中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融入了大量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得丰满立体,有血有肉。尽管这些仪仗兵确实非常了不起,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去拔高笔下的人物。仪仗兵也是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弱点,会胆怯,也会动摇。小说中的许多描写都得自于作家的细心观察,比如作者观察到仪仗兵练习站军姿的时候会在两腿之间夹一张扑克牌,再比如仪仗兵执行任务时的具体步数,以及国旗、旗杆的具体尺寸等等,这些细节都被作者写进了小说里。”

分享会上,三位嘉宾还就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写作现状进行了交流。(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