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式分享 特非凡】节气|芒种初候·螳螂生——菖蒲修剪莫蹉跎

芒种初候·螳螂生 徐冬冬(绘)

  每年6月5日至7日之间,节气剪莫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芒种芒种节气到来。初候蹉跎

  这是螳螂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仲夏时节开始了。生菖

  在民间,蒲修瑜伽体式分享 特非凡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节气剪莫习俗。绚丽的芒种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初候蹉跎绿色,成为芒种的螳螂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生菖表达对花神的蒲修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节气剪莫相会。

  这时,芒种大部分地区的初候蹉跎瘦身塑形秘诀 超一流稻田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描绘了芒种时节田野的秀丽景色。

  欢天喜地与繁忙,是芒种节气的主旋律。

  夏季的节气大多与农事有关,而芒种达到了“三夏”的农忙高潮。

  何谓“三夏”?夏收、夏种、夏培,缺一不可。在这个时节,瘦身塑形秘诀 超优秀雨量明显增加,气温显著升高,常常伴随着台风、暴雨、冰雹,农人在田间挥汗如雨,焦虑劳作。夏熟的麦子要抢收,秋收的稻子要赶紧播种,春天种下的作物要管培。无一事能误,无一时不忙。

  芒种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收,有芒的稻子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而实际的意思呢,正是“忙种”。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可以说,这是一年中农人们最忙的时节。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时雨》中生动地描写了此番繁忙情景:“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这个“忙”,带着一种与时间争分夺秒的紧迫感。

  “春争日,夏争时”,这时间的紧迫,是以“小时”为单位的。“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这些农谚形象地说明了夏收夏种的焦虑气氛。

  为什么?因为到了芒种时节,天地之气的变化已经来到一个即将迎来重大转折的时段。

  芒种节气三候为: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模仿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很明显,这三个物候的出现都和阴气的初生有关。

  还记得小满时节的“靡草死”吗?其时,在阳气最为充沛、振奋、覆盖天地之时,喜阴的靡草承受不住而凋亡。而到了芒种,阴气开始悄悄地缓缓地萌生,螳螂、伯劳这些喜阴的虫鸟便非常灵敏地活动起来了。

  依托阳气生长的谷类,必然要赶在天地之气变化的关键点之前赶紧播种下去,这样才能保证秋之收获,保证生命成长所需的给养与储备。

  阴阳二气随着太阳运动轨迹而发生变化,是古人认识宇宙世界的角度和基本逻辑,也是理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脉络和核心。《四季》组画正是在表达对天地之气变化的感受与思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芒种初候“螳螂生”的释义是:“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螺蛸是也。”

  “感一阴之气而生”,在这“一阴之气”里,螳螂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草间螳螂初生,枝上蝉鸣,小池蜻蜓飞……在仲夏夜的星光中,虫儿们的快乐季节开始了。

  芒种节气充满夏之阳气的博大,而古人早已见微知著,从小小螳螂的出现观察到了一阴之气萌发的细微变化,并深入地懂得盛极而衰、阴阳互相转换的道理。

  我喜欢吴藕汀写的这首《芒种》诗:“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

  盛极的时光转瞬即逝,菖蒲修剪莫蹉跎。记住芒种初候“螳螂生”对生命这一最好的提示与警醒。(文/徐立京绘/徐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