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极卓绝】与明式家具的“偶遇”竟让她成为最懂黄花梨的人!

最近,偶遇我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明式读书会。作者并非什么文学大咖,家具这是竟懂黄的人一场关于“明式家具”研究性图录《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的分享会。现场的让成读者,很多是为最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极卓绝特地从北京、广州、花梨武汉、偶遇上海等地打“飞的明式”、坐高铁赶来。家具有搞收藏的竟懂黄的人、有对明清传统文化痴迷的让成,有对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热衷的为最。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杭州的花梨福泉书院,都冲着一个名字:伍嘉恩。偶遇

伍嘉恩与王世襄老先生合影

伍嘉恩与王世襄老先生合影

伍嘉恩是谁?

伍嘉恩,香港奇女子也

先来听一个故事。20多年前,收藏界如雷贯耳的比利时人菲利普·德·巴盖想收藏明式家具,向朋友咨询时,他得到的答复是:香港的伍嘉恩,没有人比她更懂黄花梨家具!

伍嘉恩真的成了德·巴盖非常信任的顾问。2006年,中国与比利时建交35周年之际,德·巴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永恒的鞋包搭配技巧 超亮眼明式家具——侣明室收藏展”,轰动一时。不仅是德·巴盖,伍嘉恩与众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打过交道,如美国著名古董商、大藏家安思远,曾任两届“敏求精舍”主席的叶承耀手中绝大部分的收藏也来自于她的嘉木堂。

伍嘉恩收藏的黄花梨官帽椅

伍嘉恩收藏的黄花梨官帽椅

“伍嘉恩从一个爱好者开始,后来成为各国博物馆的顾问。自称不懂得做生意,只愿意和爱好明式家具的人打交道,收藏一多,‘嘉木堂’变成博物馆馆长和行家来港必到之处,香港地卧虎藏龙,伍嘉恩,奇女子也。”作家蔡澜在他的博客中,曾如此记述这位香港知名古董商。

在收藏江湖,伍嘉恩有个外号叫“黄花梨皇后”,她在明式家具方面的收藏,几乎可与世上任何一个重量级的博物馆比肩。

但是,她旗下另一个堂号——“木趣居”中的百余套明式家具,也是鞋包搭配技巧 特优秀她30多年收藏中的珍品,却一直不为外界所知。直到2017年9月29日,香港苏富比在其秋拍期间,举行了“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展览。这批家具全部以黄花梨、紫檀木造,品类上涵盖了几、桌、案、椅、凳、箱、柜、床、屏、案头等十余类,计一百多件(套),不仅保存完好,多为罕见的传世珍品、孤品,极具文化价值。

伍嘉恩收藏的黄花梨香几

伍嘉恩收藏的黄花梨香几

明式家具存世极少,据资料统计,其中明代生产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总数不超过2000件,流传至今的仅1000至1500件,都早已进入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拍卖会上也不过偶露峥嵘,世人更是难得一见。伍嘉恩的这批藏品,当时引发了收藏界的震动。

“‘木趣居’藏明式家具多在收藏明式家具的黄金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得着,秘藏至今,不少从未曝光。比如香几可能是明式家具传世品中最稀有的大种类,木趣居有4件,4件都异常美观,状况完美,设计优越,都不愧为经典的代表作;比如四件方桌的造型,结构都是难得一见的,其中两件更有可能是传世孤品;还有拔步床,世人所知的明代珍稀罕见无比木材黄花梨制拔步床只有一例,在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木趣居有一例,无论是结构、造型、状况,都比美国的更胜一筹。”伍嘉恩在她随展览一起出炉的《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她的藏品情况。这本书去年9月由三联引进了简体中文版。

王世襄“逼”着她用中文写信

王世襄“逼”着她用中文写信

不久前,伍嘉恩来杭州拜访韬光寺住持月真法师,应月真之邀,才在福泉书院有了这场关于“明式家具”的读书会。

在伦敦第一次被明式家具惊艳

为什么是明式家具?伍嘉恩在读书会上分享了一个故事:万历三十一年,有铁梨木天然几,长丈六,阔三尺,滑泽坚润,纹理秀丽。淮抚李三才一百五十金不能得,仲叔以二百金得之,李三才大怒,派兵追之,不及而返。“天然几,就是翘头案,这二百金不知当时能折多少现银?按《金瓶梅》里西门庆的手笔,大概能添一处院落,几个丫鬟了吧?”伍嘉恩笑说,“你想,什么样的茶几,竟然让人不惜派兵追之。明式家具的魅力,如果能三言两语说清,那就不会改变我的一生了。”

伍嘉恩虽然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年少就前往海外求学,但骨子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很感兴趣。她第一次见到黄花梨家具,是在伦敦的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中国馆,那是上世纪70年代,“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它们太美了,那种惊艳、震撼的感觉至今仍难忘怀。”她后来回忆说,“与雕满花式的宫廷家具很不一样,明式家具的奇异之处在于其一气呵成的简约线条,虽然这些家具来自15世纪至17世纪,但造型充满现代感……”伍嘉恩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但那个时候,她在国外能见到的黄花梨家具还很少,她开始着魔似的寻找有关中国家具的书籍,任何有关黄花梨家具的资料都不放过。

她的入门读物是德国学者艾克出版于1944年的《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看到好的书时,我就抄下来。听说哪儿陈列着好东西,我就去敲那家博物馆的门。”

因为王世襄的一句话,有了“木趣居”

1981年,英国。因缘际遇,伍嘉恩结识了收藏界巨擘、明式家具大师王世襄,两人一见如故,后来成为忘年之交。多年后,伍嘉恩谈及与王世襄老人相识的片段,“我当时比较年轻,而且是女生,对明式家具感兴趣,并且已经开始收藏明式家具,使他非常惊讶。”

王世襄送了她:“研究古代家具,若能有所成就,必须从三方面下苦功,也就是实物考察、文献调研、工艺技法三方面结合,缺一不可”。看似随意聊天。伍嘉恩却真的听了进去。

那是她对明式家具最“疯狂发烧”的阶段。在英国期间,她花了10年时间,奔走于世界各个存放明式家具的展厅和仓库,不仅转遍了欧美所有博物馆,买来的家具书多到压弯了书架。她还亲自跑到古典家具修复工场学艺,穿着背带裤拿着砂纸“混迹”在工人中,观察工匠如何组装、打磨明式古典家具,借以了解明式家具内在结构上的奥秘。当时她是工厂内唯一的女性。

王世襄对伍嘉恩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家具层面。认识王世襄前,伍嘉恩一直习惯用英语交流。有一次,王世襄到香港,他郑重地告诉伍嘉恩:“你喜欢中国家具就要学中文,这样才能比较真切地去感受它,以后你给我写信就用中文吧。”为了鼓励伍嘉恩练习用汉语写信,王世襄干脆使了个狠招,只有中文写的信才回复,否则一律不回。就这样,在王世襄的“逼迫”下,伍嘉恩才学会了用中文写信、交流。

1985年,王世襄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专著《明式家具珍赏》。“当时九成九的人未见过明式家具”。为配合该书的出版,王世襄在三联书店筹办了一个小型展览,其中大部分展品便是来自伍嘉恩的收藏。这次展览,因为首开风气,引起了香港藏界的极大反响,伍嘉恩也因此赢得高知名度,这为她从藏家向职业行家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后来,《明式家具珍赏》的英文版也是王世襄亲自嘱托伍嘉恩翻译的。

延伸阅读:老木匠自制明式家具 不用一钉一铆却可用百年

1987年,伍嘉恩在香港创办了商行,最初以她本人的英文名命名,后来王世襄为她取了“嘉木堂”这个中文名。

而木趣居的成立,则完全是因为王世襄的一句话。

1995年,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决定遣散其收藏,王世襄大为可惜:“这套家具能留着一起就好了。”

伍嘉恩记在心里,由此萌生了“组织一套有代表性的家具留在一起”的想法。木趣居这个名字也是王世襄取的,而嘉木堂留存的几十件明式家具精品,便成了木趣居的基础。

“三十多年的经历,一个特别的时代,加上我个人特殊的机遇,成就了今天的木趣居。时势已过,机会不再,想再组织这样的一套明式家具收藏,恐怕是没有可能了。”伍嘉恩感慨。

(记者:潘卓盈  原标题:伍嘉恩:为明式家具“着魔”)